进入腊月,又到了农人进城逛商铺、赶大集、办年货的日子。年货中,农人最垂青的是春联,家家户户都贴。但现在的村庄春联商场有些不尽善尽美。近来,记者在我市村庄商场调查发现,大多数的春联内容老套,词汇陈腐,短少新年代、新内容、新词汇感,令人庸俗。
记者在普兰店区几个村庄大集和商铺货摊采访了解到,新年盛行的春联,是我国传统文明的珍宝,是一道“节日文明大餐”。选一副左右逢源的门对联贴在进院大门两旁,农人们都特别垂青。
在普兰店区城子坦大街中心农贸商场,卖春联的货摊有十几个。记者遇到正在选购对联的城子坦大街社区城里屯年逾古稀的刘全堂。
刘全堂说
他们全家五口人,住在城边靠201国道旁,每年都想选一副内容好、有新意的对联,贴在大门两旁。以往,村庄新年贴对联都是手写,对联内容大都是撒播下来的,像宝地生财、福临门、财气来、寿禄等。有文明的人家会自编内容,贴在大门上,特别有意义。
这几年,手写春联变成了印刷品,红底的金字、黑字,镶边,配有图画,这种款式一开始觉得挺新鲜,但时刻久了,就觉得印刷品不如手写的,那些老套的内容也无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他和儿子莳弄三座桃棚,年收入15万多元,盖上了高楼,开上了小轿车,每年农闲时节全家都去旅行。这样的好日子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代和党的富民亲民好方针,想贴一些感谢党、讴歌党,农人致富奔小康新年代新内容方面的对联,但在村庄春联商场根本看不到。
刘全堂的案例,在我市村庄不是个例,带有普遍性。农人巴望的新年代新词汇春联很少,这是传承和开展中国传统文明的惋惜。
卖了10多年春联的城子坦中心小学退休教师王某和妻子刘某说:“咱们卖的对联都在一家印刷厂进的,都是老套内容的春联,想进新意对联也进不到。”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听到买春联和卖春联的人说,眼下已迈入了社会主义新村庄年代,有些老旧春联内容跟现在新生活合不上拍。他们期望各级文明部分多编写新年代内容的春联,投进村庄节日文明商场,多组织组织书法家编写家送春联下乡。文明监查部分要多关怀村庄节日文明商场,用内容健康向上,催人奋进,寻求美好生活的新年代春联占有村庄文明阵地。
网友们
快开动你们聪明的脑筋
为农人朋友们创造出
新年代、新内容、新词汇感的春联吧
欢迎留言哦
新年除了买春联
购置年货也是大事
昨日,记者在我市贝类主产区普兰店区城子坦大街中心商场看到,万余平方米经营大厅,人头攒动,人声鼎沸,购买贝类年货的人流,从南、中、北三个大门进进出出,大都来自本地和周边城镇农人。
记者十分困难挤进喧哗的大厅,来到贝类经营区,只见20多个货摊占有大厅1/4,货摊上堆满了鲜活的黄蚬子、铁蚬子、牛眼蚬、黑蚬子、文蛤、丰蛤、大蛤、花蛤、大刺螺、肚脐螺、陀螺、纹螺、螠蛏、刀把蛏等20余种贝类,挤满了选购的人群。为了让购买者吃上鲜活贝类,每个货摊显眼处,放着一个盆子,盆中装着煮熟的各种蚬子肉,让购买者先品味再购买。
卖了10年贝类的邵奎义两口子说
本年冬天冰冷,有些贝类滩涂被海冰掩盖,采捕困难,上市量尽管比从前少点,但城子坦大街贝类滩涂面积宽广,能满意节日商场供给。贝类出售在一年中新年是出售旺季,一天销量在2500公斤左右,全商场贝类货摊销量在万余公斤。
在中心商场卖了20年贝类的宋玉大嫂说
蚬子、海螺、蛏子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肉嫩味鲜,是节日餐桌必备的美味佳肴,当地人家家户户新年不行短少的一道菜。
宋大嫂的货摊前围上不少人,一位家住北部山村离城子坦30多公里的双塔唐屯的宋大叔,早上坐大客专程来城子坦买黄蚬子、铁蚬子和海螺新年期间吃,他在宋大嫂货摊上称了5公斤黄蚬子、4公斤铁蚬子,5公斤大海螺,花了近300元,他说:“现在农人生活富裕了,想吃啥只要能买到就行,全家5口人,侍弄两座桃子大棚,年收入10万多元,买点海货,花这点钱是小钱。”
城子坦大街螠蛏饲养大户邵奎刚说
带着一身腥气,从海滨赶到中心商场贝类货摊,挨个约好需求量,好组织人赶着潮流到浅海滩涂,采挖螠蛏,供给节日商场。
他说,承揽的1000多亩浅海滩涂,坐落碧流河入海口西侧,年年投进螠蛏苗,三年今后轮换回捕,因为咸淡两水交合,微生物丰厚,小螠蛏长得快,个头大,肉质新鲜,大都销往外省市,少数销往大连定点贝类商场,坚持每天5000公斤,城子坦本地2000公斤。
城子坦大街办事处
原水产办助理李德有
介绍了城子坦贝类状况
城子坦大街有近15公里海岸线,7万亩浅海海域和滩涂,是辽宁省和大连区域贝类主产区,种类多,蕴藏量高。因为处于碧流河入海口,淡水海水融合,微生物丰厚,适合贝类成长,蚬、螺、蛏、蛤等达几十种,味道鲜美,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韩国和日本。为了维护一些贝类种类不断种,不断源,多年来进行人工投进贝苗饲养,既维护贝类资源,又丰富商场供给,飘鲜大众餐桌。
文字:邵本贤 大观新闻大连日报记者石家家
图片:网络图片
修改:小雨
校正:王涛
责编: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