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个人信息
会被别人获取?
为什么会接到生疏电话?
乃至有时信任了对方的话
成果落入骗局
当咱们在网上留下痕迹的时分
个人信息或许正面临着
被盗取的危险
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养成杰出操作习气
是下降危险危险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个人信息?它包含什么?
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条的规则,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许其他办法记载的与已辨认或许可辨认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含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
包含名字、性别、年纪、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网银账号、第三方付出账号、交际账号、邮箱账号等账户信息;通讯录信息、通话记载、短信记载、聊天记载、个人视频、相片等隐私信息以及你的设备信息、社会关系信息、网络行为信息等。
个人信息走漏会导致什么问题?
除了废物短信、骚扰电话的烦恼,还有个人身份被冒用这类较为严峻的问题。一起,个人信息走漏是诈骗成功施行的关键因素,不法分子在精准把握用户个人信息的前提下,能编造出迷惑性更高的诈骗场景,继而对大众施行诈骗。
个人信息是怎样走漏的?
01
免费WIFI走漏个人信息
✦
一些不法分子会将WIFI植入病毒后投放到公共场所,假如敞开了WIFI功用,就或许主动连接上这种“垂钓”WIFI,导致信息走漏。
02
垂钓网站走漏个人信息
✦
不法分子经过短信或网页弹窗大举传达垂钓网站链接,常用的手法包含伪装成银行、网购途径等网站,诱导用户输入个人及账户信息。
03
各类单据走漏个人信息
✦
快递包装上的物流单含有网购者的名字、电话、住址等信息,网友收到货品后不经意把快递单丢掉导致信息走漏;在刷卡购物的纸质对账单上,记载了持卡人的名字、银行卡号、消费记载等信息,随意丢掉同样会形成个人信息走漏。
04
网购时走漏个人信息
✦
网上购物时需求注册信息,如手机号、交际账号等。经过这些,不法分子能够网络空间等途径取得更多个人信息。
05
海投简历走漏个人信息
✦
大部分人找工作都是经过网上投简历的办法进行,而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这些内容或许会被不法分子运用,以极低价格易手。
做到“三个不”避免个人信息走漏
一是不乱扔
妥善保管、处置好记载个人信息的载体,包含文件、快递单等;
二是不乱给
不在互联网揭露途径随意发布个人信息或许供给给别人运用,特别是个人身份证号、电话号码、银行卡号等;
三是不乱点
不随意点击和下载来历不明的网址链接、二维码、免费wifi热门等,不随意点击App手机软件获取设备权限的“赞同”按钮,并在电脑、手机上装置防护软件,及时更新晋级,避免歹意木马、程序盗取个人信息。
侵略公民个人信息怎么处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则:
违背国家有关规则,向别人出售或许供给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许拘役,并处或许单处分金;情节特别严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分金。
违背国家有关规则,将在履行职责或许供给服务过程中取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许供给给别人的,按照前款的规则从重处分。
盗取或许以其他办法不合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按照第一款的规则处分。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分金,并对其直接担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各该款的规则处分。